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共有11位个人和154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蔡新霞等申报的“新型生物信息微纳传感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员王成等申报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激光雷达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副研究员孙建海等申报的“基于微色谱的快速准确高灵敏气体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新型生物信息微纳传感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围绕微纳尺度生物信息检测机理及其纳米生物效应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新型微纳生物信息传感器应用基础研究,解决了活体神经细胞高时空分辨率电和递质化学信号“双模”同步检测以及肺癌标志物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难题,为帕金森氏病和肺癌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传感策略、共性基础技术和重要理论指导,在医疗卫生、脑科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重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项目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获评ESI前1%高被引论文。典型进展入选多本英文指南、教材,对国际上相关研究起到重要指引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学与生物医学的学科交叉发展与科技进步,并促进了首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激光雷达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和突破,创新研制了面向电力巡检的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大视场扫描吊舱和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创建了输电通道海量激光雷达数据智能处理与信息提取新方法,攻克了高效数据管理、定量化数据处理、关键要素语义识别等核心技术;突破了电力要素高精度矢量模型构建、树种识别、多工况模拟等关键技术,研发了输电线路隐患检测及预警分析平台,引领了我国激光雷达电力巡检规模化应用。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至27个省电力公司并完成超8万公里线路巡检,发现隐患4.4万处;完成了北京市1427公里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任务,保障了首都用电安全。近3年新增销售额超4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化工废气、工业锅炉尾气及突发性爆炸与火灾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毒害气体现场监测是环境保护实施中的关键一环。混合气体间的交叉干扰导致现有气体检测技术普遍存在准确性差、灵敏度低等技术瓶颈,难以满足环境监测及工业分析等战略性应用需求。“基于微色谱的快速准确高灵敏气体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创新性地开发出具有强大分离能力的微型色谱技术,及微型金属氧化物纳米气体传感器(MicroMOS)、微型光离子化检测器(MiniPID)及微型热导检测器(μTCD)等系列高灵敏微型气体检测技术,并以微色谱为核心,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性集成高灵敏检测器,成功研制出系列气体检测仪,实现环境毒害气体广谱、准确、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突破了现有技术瓶颈。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北京市政府设立,每年评审奖励一次,用于奖励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对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重点奖励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发展行业和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中取得的技术成果、采取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研究开发并在北京市实施应用的技术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形成国家或者国际标准的技术成果等。
学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