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第四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首次发布林草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空间信息产品。本次发布的产品包含草原蝗虫、鼠害和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测,可实现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林草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空间信息产品生产。
传统的林草病虫害监测主要以人工调查和目视解译为主,此类方法耗时费力,且难以实现大范围覆盖。遥感技术具有实时、无损、大面积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林草病虫害监测,将病虫害胁迫下林草植被的光谱响应及时空变化过程作为监测的基本依据。通过对病虫害栖息地地表温湿度等气象参数、土地利用和景观等地理参数,以及植被物候和长势状况等参数的遥感监测,与病虫害发生发展过程模型结合,最终实现林草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
空天院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具有大面积同步数据获取、持续动态监测优势的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大范围森林和草原生长状况监测,以及草原蝗虫、鼠害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状况监测和预测。他们逐步建立了林草病虫害遥感监测和预测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和系列产品集成至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中,实现了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林草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空间信息产品生产。
大会主席、空天院研究员黄文江表示,林草病虫害监测和预测空间信息产品对病虫害及时、高效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蝗虫逐渐成为最频繁和最具破坏性的草原灾害之一。我们提出了草原蝗虫适生区遥感提取方法,建立了草原蝗虫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的草原蝗虫发生风险预测,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
原文链接: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