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金砖国家多源空间遥感信息产品联合验证与共享技术国际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开幕

发布时间:2022-05-27
  5月24日,“金砖国家多源空间遥感信息产品联合验证与共享技术国际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以视频会议方式在京拉开帷幕。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国家遥感中心等主管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印度德里大学、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印度、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22个国家的学员代表约17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周翔主持。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支持下,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将“金砖国家多源空间遥感信息产品联合验证与共享技术项目”的科研成果结合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示范进行推广宣传,同时为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地球观测领域高级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一处处长辛秉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参加培训开幕式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欢迎,指出本次培训班对于在金砖国家推广国际科技创新成果、提升金砖国家利用地球观测知识应对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总工唐新明分别代表项目牵头单位以及参研单位致辞。与会领导肯定了项目团队在核心遥感信息产品的联合验证关键技术以及金砖国家遥感信息共享节点建设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项目实施和加强能力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地球观测服务于金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Valery G. Bondur教授代表俄方致辞,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俄科院空间观测科学研究所(AEROCOSMOS)、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Geophysical Center of RAS)参与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及各方联合科研活动,Bondur院士对合作方组织开展的国际培训及技术交流表示高度赞赏。Pankaj Kumar博士代表印度德里大学出席会议。德里大学Shipra Singh女士、Anju Singh博士分别就在项目期间中俄两方给予的积极协作表示感谢。
  此外,国家遥感中心对地观测合作处张景副处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Rajesh Bahadur Thapa博士,分别表示期待本次培训活动与“亚洲大洋洲综合地球观测计划区域能力发展中心”(AOGEO-RCCD)产生协同效应,希望区域能力发展中心为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网络资源。
  本次线上国际培训班为期3天,培训主题为“面向金砖国家生态和环境监测服务的多源遥感信息产品联合验证与应用”,主要聚焦水环境遥感监测、植被和生态遥感监测、农业遥感监测,以及各行业领域对遥感数据、遥感信息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需求。培训主要面向参与该合作项目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地球观测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也吸引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该领域的青年学者共同学习交流。培训注册的线上学员超过340人。其中,金砖国家学员超过250人,约占已注册人数的74%;其他发展中国家学员超过80人。此外,来自巴西和南非的专家学者通过联合科研团队的其他项目合作关系对本次培训表示关注,期待能够在金砖国家地球观测领域人才培训方面与项目团队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
  “金砖国家多源空间遥感信息产品联合验证及共享技术”项目于2020年启动,空天院联合中、印、俄三方地球观测领域的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方拥有丰富卫星数据资源和地表类型差异性的特点以及各合作伙伴在遥感领域的技术优势,协同开展面向中高分辨率典型定量遥感信息产品的联合验证与共享应用研究。目前,联合研究团队在“遥感真实性检验站点的协同观测技术”、“异质地表的地面真值获取方法”、“基于先验知识的地面点升尺度技术”方面取得了关键性成果。得益于本项目遥感信息共享节点建设成果,俄方团队首次利用中国高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B/C星在俄罗斯东北部的森林覆盖区开展了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信息产品的联合验证,为该区域NDVI产品的遥感反演算法优化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专业技术指导。印方合作伙伴与中方共同完成了印度境内山地区域的遥感真实性检验地面样点布设与最优化采样策略设计,并针对多源遥感卫星反演的地表覆盖类型等遥感产品开展了交叉验证。项目联合研究成果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领域推动了中国遥感卫星在金砖国家的高水平应用,通过在中、印、俄三方建设的遥感信息共享节点率先实现国产卫星遥感信息产品在金砖国家的共享服务实践。
嘉宾和参会代表讲话
出席培训开幕式的学员代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