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
吴月辉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于28日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对中方最新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显示,我国有四个指标整体已经接近或达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基于连续三年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研究成果,科研人员针对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20个指标,开展了2010—2020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评估。结果显示,2010—2015年期间有2个指标变差,正在改善的有11个;2015—2020年期间无变差指标,正在改善的有16个。总体而言,中国的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向着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尤其是2015 年之后,改善幅度较大。
其中,我国有四个指标整体已经接近或达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五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比例(2017年降低到4.8%);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2020年达到90.15%,相比2018年上升9.59%),土地退化比例(2015 年至2018 年,中国土地恢复净面积约占全球的1/5,位居世界首位),山地绿色指数(2020年达到82.05%),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地区间的差异。而用水效率和红色名录指数,虽然近年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较大挑战,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并加大节约用水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报告还针对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共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8个具体目标进行了研究和监测评估。
在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研究发现,中国耕地复种指数2001年至2020年间略微降低了6%,2000年至2015年间14种主要作物分布重心主要向东北、西北和西南方向转移。
面向气候行动目标,研究发现近10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天气频次波动下降;2015年以来中国CO2浓度仍在增加,但增幅逐步缩小。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经历较大波动,年初经济活动减少达到谷底,经济快速恢复年末达到近年来的峰值。中国以及全球生态系统自然碳汇能力近10年来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固碳的主体,森林面积增加对中国碳汇的增加具有重要贡献,近十年来中国森林碳汇增加速度为199.54 TgC/a。海洋的暖化需要格外警惕,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暖化显著,且不断加剧,每十年增暖速率为2.25×108 J/m2。海洋暖化将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加速海平面上升,并最终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报告监测评估了近20年全国范围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中国湖泊水体透明度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已达到全球中上水平、自然和人工水体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沼泽湿地损失明显减缓,中国实施水质、水量和水生态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
报告还显示,2015—2020 年间,中国红树林面积净增长16%;在退塘还湿等政策驱动下,中国滨海养殖池面积总体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报告客观反映了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战略目标引领下,中国在科学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合理发展海洋养殖经济等方面已取得的显著成果。
研究首次在全国尺度综合评估生态系统及其质量的变化状况,发现2000—2015 年全国共有 51,668 平方公里的人工生态系统恢复为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显著,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上升约 21%,揭示中国大规模生态保护恢复背景下生态保护恢复成效,为国家尺度生态系统综合保护恢复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