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至1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和“极端环境下北极航行船舶运动和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召开项目间交流会,针对项目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展开研讨。
两个项目均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国际合作,面向北极环境监测、航道安全和服务,其研究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均具有很强的共性,主要包括北极环境空间观测、短期海冰预报、北极船舶安全、北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和合作,分别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承担。
“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项目通过国际和国内合作,在北极观测及研究联合平台共建、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产品研制、北极空间观测数据门户、北极海冰预报及航运信息服务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在2019年夏季为我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和中远北极航运等多航次提供遥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在关键薄冰区快速监测、遥感现势监测和短期预报信息结合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新尝试。
项目组近20人参加了交流会。船舶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薛彦卓和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新武分别致辞;“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项目负责人、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邱玉宝主持了开幕式。
双方针对所承担项目的总体设计、组织、国际合作及欧盟合作方项目等展开介绍。项目研究骨干和任务承担单位围绕项目启动以来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交流,就项目研究在北极观测、航道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共同问题及难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认为,在北极航运和安全领域亟需加强项目间及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为我国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务提供可行的高精度信息服务及航行安全评估。
会议还邀请了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新武、副研究员杜小平,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高天明,中国极地中心副研究员李群,分别就地球三极全球变化遥感、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及典型应用、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方案与路径,以及雪龙二号和走航观测等内容作报告。
参会人员还参观了水下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船舶力学实验室以及室内外低温模仿冰物理力学性质和船舶安全性结构实验室。会议期间,“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项目组还召开了2019年项目的年度总结会议。
会议现场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