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新闻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发布  空天院团队负责两项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0

1月5日,科技部在京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聚焦“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和“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3个专题开展生态要素变化的监测分析。其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团队、吴炳方团队分别编制完成“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两个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报告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1985至2020年,全球土地覆盖发生显著变化,其净变化总面积约为533.27万km2。森林面积净减少240.01万km2,主要转变为耕地、灌木地和草地;耕地面积增加90.61万km2;不透水面面积增加55.88万km2,增幅最为显著,主要占用耕地和森林。

森林损毁与森林恢复速率均呈加速态势,全球森林损毁面积达582.17万km2,全球森林恢复面积达342.16万km2。但经过二者综合效益后,总体趋于面积减少态势。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变化,导致碳损失和碳吸收也均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全球森林损毁导致的碳损失量为34.22 Gt C,全球森林恢复碳吸收为9.84 Gt C。另外,全球不透水面扩张导致碳损失约为1.04 Gt C。

森林恢复在遏制森林面积加速减少趋势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带来的碳吸收仅能抵消同期森林损毁碳损失的约30%,“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未实现。加强森林植被恢复、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985-2020年全球森林变化的净碳效应示意图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评估2023年发生的典型气候事件和区域性突发事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全球极端事件对大宗粮油作物生产的影响相对较轻,中东和东非地区持续数年的旱情得到缓解,欧洲多数农业主产国农气条件总体有利。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8.74亿吨,同比增加1414万吨,增幅0.5%。但受到2022年粮食减产影响,且个别主要出口国收紧对外出口政策,供应量减少,导致全球大宗粮油供应形势总体趋紧。

报告还聚焦提升粮食生产韧性,从干旱减缓效应与耕地休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角度深入分析:近40年全球各主产区通过采取保障灌溉、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种植结构调整以及选用抗旱品种等措施,提升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等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的抗旱能力。

另外,20年来全球耕地休耕面积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07亿公顷下降至2022年的1.11亿公顷,减幅46.4%,年平均休耕面积约占全球耕地总面积的7.1%,反映出全球为缓解粮食安全压力而减少主动休耕的努力。


2023年粮食主产国的大宗粮油作物产量


上述报告内容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公众可于国家遥感中心门户网站、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获取。


附件: